close

DIY難度:★★★★★☆

進氣歧管清潔、節氣門清潔、怠速馬達清潔、墊片更換( 4/23 更新)

高度的風險,每個人對拆車的理解能力和手法都不同,請斟酌個人能力或風險承擔,施工前請準備好工具,沒把握就給師傅處理吧。

工具:8號、10號套筒、13號套筒、套筒延伸桿(15公分以內都買就沒錯了!)、紙膠帶、抹布、泡沫清潔劑、化清劑、正負壓測試槍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事實上,看過我修改之前文章的都知道,這篇本來是不會出現的,但還是做個記錄吧!如果有興趣想動手、學個經驗,請注意自己的腰吧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症狀:冷車怠速熄火、熱車穩定正常。水溫達70-80度以上穩定。

那年甫入秋冬,清晨剛發動愛駒時,我就覺得怪怪的。剛開始怠速異常不穩,接下來越來越嚴重,連剛發車都會熄火了。原本以為是供油系統的問題,不過感覺應該不太像,只要熱車就正常了,太奇怪了。冷車時,每每停個紅綠燈就熄火了,越開越落漆。

剛好進廠保養,師傅看完後順便幫我清洗了節氣閥,但還是沒多大作用,馬上沒幾天又發作了。哈!莫非定律果然就是莫非定律,其實莫非定律是一種機率的概念,簡單來說,該來的還是會來。我想了很久,想到了以前修機車時似乎也是有相同的症狀,於是無聊上網爬看看,但是大家換的東西都不一樣。所以再度陷入了迷思,當時我就想是不是漏氣的問題,於是找了國外很多關於漏氣的文章和症狀。原來漏氣問題早已司空見慣,既然這樣或許是這次的兇手也說不定,大不了急救無效再送到車廠就行了。

看了結構圖後發現其實岐管(含EGR閥)、節流閥、怠速馬達各部件都有橡膠墊片,看來通通換掉是上上之選。

下圖是鋼索式節氣門引擎進氣的大略流程圖(新馬5電子式節氣門則沒有怠速馬達,是由本體的伺服馬達控制節氣門開度,來達到怠速穩定目的。),「怠速馬達」和「節流閥」有沒有問題,透過電錶檢查一下就知道了;墊片漏氣的檢測方式很多,有煙霧法、噴劑法等等的,能查得出都是好方法。因為我沒有什麼專業的儀器,只能靠空靈感受一下問題出在哪裡。

流程.jpg

先拆掉「肥腸」和「鋼索固定片」後就可以拆到這玩意-節流閥,如果你的車是電子節氣門的話,就可以省掉拆鋼索固定片的步驟了!但是電子節氣門有兩條水冷的管子,拔掉後用螺絲或著筆蓋塞住即可。

2018-02-16 12.50.50.jpg  

節流閥很簡單的就被拆下來了。維護很簡單,拿布沾一點清潔劑擦一擦就行了,不要狂噴。節氣門旁邊有開度計;電子式節氣門則多了一顆伺服馬達,亂噴清潔液體有機會讓液體軸心滲入內部,有可能損壞零件的。

電子式節流閥可以打開電門後不發動,拿個東西頂住油門踏板。當然,高級的作法可以弄一台訊號控制器來控制蝴蝶閥的開度。沒法度,這是比鋼索式麻煩的地方。但電子式的改裝定速比較容易;而鋼索式的還得加裝伺服馬達才行,一組連工帶料也要萬把塊。

旁邊的開度器感應器不要拆,通常都不好裝回去!所以我才不敢冒這風險...(新的墊片平面通常會突出平面很多,讓我們用壓迫的方式密合。如果萎縮的話,順便換一換吧!)。

怠速馬達有沒有故障一量就知道了,正常23℃ 8.8~10.6Ω。這顆12Ω,阻抗高了點,但最後似乎沒多大問題!(4/23 後記:我想大概有點問題了,切換冷氣時,怠速補償似乎沒有很精準,看似很正常不過可以的話換一換吧!相關記載於「怠速馬達」一篇)

2018-02-16 12.51.11.jpg  

怠速馬達到手!沒什麼困難度...

其實我沒有清得很仔細(事實上第一次清這東西....)。兩個氣室靠中間的電磁閥來控制空氣的流量,一樣擦一擦就行了。反正電磁閥萎縮的話也沒得救,換新的比較乾脆。

魔王就是進氣歧管了!

2018-02-22 00.09.13    

這張照片是後續寫這篇文章的時候跑去拍的。

一開始沒把握能把這問題解決,所以就沒有拍照,能看的到的照片都是維修到中後段順手後才開始拍的!如果看到什麼靈異的,也請別見怪!

2018-02-22 00.09.21  

上圖照片中有編織管的這條....這是提供倍力器的負壓管,作用就是讓你更輕鬆的踩煞車。失真空會導致踩煞車時要非常用力,就像下坡熄火一樣,是煞不住的。

查查維修手冊上果然真的是...OOXX...當時我還是搞不懂當初怎拆不下這種快速接頭。有興趣嘗試的,這條管子一定要先試著拆。如果拆不下來,還是留給別人弄好了!

(其實當下拆管子時,我有試圖壓著快接接頭圓環,但一點反應也沒有,最後用了錯誤的施工方式...)

2.jpg

 

接下來進入重點了,馬5 和 馬3、6、FOUCS、MODEO、TRIBUTE的岐管構造其實都差不多,差在裡頭的容積空間而已。除了底部的1號和怠速馬達的2、3號螺絲可以不用延長桿以外,其他都得要用延長桿,15CM以內的我都買了,就是要應付這幾顆難搞的螺絲。

frontsmall.jpg  

圖是借用網路圖片....

進氣歧管是真的不好拆,沒有多大的手路!尤其第6顆真的是....,真的要發揮觸感和想像力!若要拆之前也要先確認這顆螺絲是可以拆到的能力範圍,再進行拆除的動作!

拆岐管前,噴油軌一定要拆。機油尺我是認為拆掉比較好施做,因為拉起岐管的時候會卡到那一根,反正一顆螺絲而已難不倒的;噴油軌則是兩顆固定螺絲卸下後,整個往後拉就可以起來了。(拔噴油嘴前,用空壓機把引擎室和噴油嘴旁噴一噴!避免外面的小雜物在拔起噴油嘴時順勢掉進去。)

注意的是噴油嘴和O環不要弄髒。用塑膠帶包好。

2018-02-16 12.54.25.jpg  

岐管上有很多管路和電線固定座,慢慢看清楚,一個一個移除。不懂的貼標籤記號。尤其是火車頭的負壓管要標記清楚。

2018-02-16 12.54.23-2.jpg  

剛拆下來就聞到濃濃的汽油味,代表你差不多快成功了。
有的人拆了會馬上塞布防止異物進入,不過因為我等會要清潔進氣口,就省了這功夫了(噴油嘴孔和進氣室是互通的)!別傷到噴油嘴和進器口的接觸面。

2018-02-16 12.54.18.jpg

 

看起來沒想像中的黑...

2018-02-16 14.52.28.jpg  

進氣口的油污挺好清的,這段反倒是我清的最輕鬆的地方!連EGR管(右邊突出那根)我都擦乾淨啦!(3M泡沫加噴槍)。前車主應該是有換過水龜,標籤還挺新的!其實中間還有個PCV閥可以清,但是天色漸漸黑了,我怕岐管難裝回去(裝上去是有點難度,包含我的腰力....),留著下次吧!

  2018-02-16 12.51.24.jpg  

2018-02-16 12.51.34.jpg    2018-02-16 12.52.07.jpg  2018-02-16 12.52.03.jpg

岐管上的墊片沒有多大的異狀,但是一些雜物有被吸到墊片內,代表該部分已經漏氣。圖面上我有用手試抹過,原本沒圖片上這麼乾淨。不過還是可以看得出,原本墊片的位置上有些渣渣

2018-02-16 14.52.36.jpg  

大致上也清完了,中間的控制流量葉片也清乾淨,作動也正常!

怎麼清?怎麼測試作動?
用3M泡沫劑噴進去,刷一刷、搖一搖後再倒出來;岐管旁邊有管負壓控制閥,就是控制閥門片的開度。前面提到的工具就是要用在這裡,因為清的太忘我,所以也沒照片...或許可以用針筒和矽膠管替代應該也行!只要測試動作正不正常、就行了。

順帶一提,這張圖的4號位置

frontsmall.jpg

這是MAP感知器,偵測岐管內部壓力的,這顆故障的時候引擎也會抖動,插OBDII可以看到數值會不會隨油門變化,如果不會的話,那就是陣亡了。這顆通常也是被污染的亂七八糟,誰離EGR越近就越倒楣。所以清岐管的時候順便拔起來清一清吧!

有的零件故障不一定會亮燈,還是需要人為判斷。亮燈只是代表這零件溝通上有問題,事實上它若是有導通的狀況,電腦也是無法察覺的。

後面就是換上新的墊片後,倒著順序做回去就結束了(所有墊片螺絲請依造原廠指示用扭力板手上緊,別再相信自己的手力)

不好施做的原因除了手部控制空間不足,加上油管拔起和安裝都要很小心,傷了O-RING就會有滲油的風險。所以安裝完畢後要注意看看有沒有滲油,擔心的話建議拿個滅火器在旁邊Standby。

心得
這次處理完後,這幾天測試感覺非常不錯,加速反應好、怠速穩定,再也沒有呼吸終止症!看來這次真的被我矇到了,爽!

幾天的測試下來,我擔心的汽油噴嘴漏油也沒發生!看來下次可以挑戰拆變速箱了(誤),有機會再來個5W公里,我再好好的記錄一下。感謝各位的收看,離開時別忘記看左邊的廣告喔!

結論

我想會發生這種狀況,有可能在於墊片長期受高溫的影響下失去彈性,而萎縮的墊片無法產生填補的作用,使得岐管內的壓力失衡。而電腦設定的噴燃比並未預期到這種狀況,導致整體失火的頻率和機會增加,而熱車後的引擎因為金屬膨脹填補的關係,這時就恢復正常了。如果按照這種理論,到後面可能即使熱車也會有熄火的可能。但一般人前面就受不了了,何況還忍到後面那一階段。

不過修車就是這樣,我遇到的可能比較單純吧!有時機械發生問題也是屬於綜合症狀,不全然車子有這類的問題都是墊片惹的禍。建議還是先看看相關部位,再一步步的排除,才是正確的作法。目前有些的修車廠會備有發煙器,只要灌入岐管後就很明顯的會發現,所以不一定要拆了才知道。

最後,維修中間多了個小插曲。岐管上有八根螺絲,我卻少了一根...找那根螺絲的時間比清潔和安裝的時間還長,最後還是不知道他跑到哪裡?(提示:M8 10號頭 40mm)

2018-02-16 15.41.10.jpg 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edw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